画里有话 | 接续奋斗书写绿色传奇

来源:乐动体育西甲合作伙伴 发布时间:2021-08-26 07:07

乐动体育西甲合作伙伴 李鹃

塞罕坝机械林场,两名小游客在亮兵台游玩。 赵杰 摄

塞罕坝机械林场下河边营林区,林场职工在对森林生物量进行调查。 赵杰 摄

 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,从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的茫茫荒原到地球上一抹夺目的“中国绿”,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。“河的源头、云的故乡、花的世界、林的海洋、鸟的天堂”,这些令人神往的美丽画卷都能在塞罕坝目睹和感受。

  看到塞罕坝的今昔对比,总会由衷地感到骄傲。由于掠夺性采伐等原因,到上个世纪60年代,塞罕坝流沙遍地、草木稀疏,而距此180公里的北京几乎年年遭遇沙尘。如今的塞罕坝则向全世界诠释着“美丽中国”的模样:115万亩森林连绵不绝,成为全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。如果把这里的树按一米的株距排开,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。“塞罕坝”意为“美丽的高岭”,今天的塞罕坝地如其名,不仅景色秀美,也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“绿色银行”,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。

  无畏风沙、不惧严寒,塞罕坝的建设者们用红色精神写下绿色传奇。1962年,为了遏制沙漠逼近北京,涵养京津冀地区水源,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,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上坝,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。荒原变林海绝非易事,建设者们经历过1962年、1963年两次会战失败,面临过荒山野岭重整山河的困难挑战,却始终愈挫愈勇,笃定了“不绿塞罕坝,誓死不后退”的坚定决心,筑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。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在塞罕坝干了13年,在任期间林场完成造林54万亩。伴他长眠的那片落叶松林,被称作“尚海纪念林”。一茬接着一茬干,一代接着一代干,三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,用青春、汗水和生命创造了人间奇迹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铸就了牢记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。

 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榜样,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。踏上新征程、再建新功业,必须大力发扬塞罕坝精神,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,把绿色发展写在祖国大地上、写在山山水水间,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的优美环境。